平均2天1家!排队、抢C位,医药IPO“挤爆”港股背后

E药经理人2025-07-01

2025年上半年,港股生物医药市场重新热闹起来了。

6月27日,16家企业同时递交招股书,其中医疗健康板块占了4席; 6月,仅医疗健康领域的港股递表企业就有15家;还有41家医疗健康公司在排队。港交所罕见地恢复了“连轴转”的热度。

(数据来源:Wind)

(数据来源:Wind)

一边是锣鼓喧天,一边是数据迅猛上扬——2025年上半年,已有10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,数量几乎追平2023年全年,超过2024年全年,市场热度显著回升。

更重要的是,这并非“虚火”——募资总额达到174.89亿港元,逼近2021年鼎盛时期。恒瑞医药以113亿港元占据“半壁江山”,其余9家公司虽募资总和为61亿港元,但也明显高于2022-2024年的平均水平。

不过,表面热度之下,真正支撑这一轮港股生物医药回暖的,并不是估值修复,而是底层逻辑的重建:过去几年港股市场陷入流动性萎缩、破发潮蔓延,生物医药IPO几近停摆;今年以来,制度持续放宽、全球资本重新定价中国创新资产、企业自身则以产品兑现、BD能力和全球化布局为信号,重新赢得市场信任。

产业界的共同预期是,这不是一次港股市场的“报复性”反弹,而是一场资本对“真本事”的再定价。让属于真正能走完产品商业价值兑现、站上全球竞争舞台的那一批药企,充分享受资本红利

港股药企IPO井喷,半年募资175亿

如果说,当2024年11月9家药企递表港股IPO时,这一趋势还尚未明朗。那么,站在2025年上下半年交汇点上,可以立下判断,热闹,真的重新回到了港交所。

E药经理人根据Wind数据统计,2025年上半年,已有10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,几乎追平了2023年、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港股药企IPO总和。

这一组数据在沉寂两年之后,终于让人感受到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的温度回升——但和过去不同的是,这次的热,不再是“大水漫灌”,而是一场围绕硬核实力的精准流向。

(数据来源:Wind)

(数据来源:Wind)

一方面,2025年H1的10家IPO合计募资174.89亿港元,超过2023年和2024年整体募资规模。但细看则会发现,在这一数字中,仅恒瑞医药一家独揽113亿港元。同时,18A规则上市的医疗健康企业平均每家募资额约为8亿港元,而这一数字在2021年是18亿港元。其中,以2.1亿美元募资总额拔得头筹的ADC“新锐”映恩生物,还不到2021年的平均水平。

两组数字,印证了资本市场愈发趋于理性、谨慎的态度。

另一方面,过去3年,港股药企实际上迎来了大规模的破发。Wind数据显示,2021-2023年间上市的港股医药公司,多数已跌破发行价,其中2022年21家上市生物医药企业更是全部破发。相反,2025年上半年,10家新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中,仅有2家破发。

除了那些当时上市的企业还在市值管理期,两串数字还进一步说明,资本市场对项目的要求在不断提升,而药企IPO的门槛,已全然从“PPT讲故事”,升级到了产品商业化明朗、市场前景广阔的“实力要硬”。

手握超60亿美元BD总额的映恩生物,是一次“管线+BD+兑现”相结合的典型;而今日上市的药捷安康,虽然募资额仅有2亿多港元,但其核心管线MTK抑制剂TT-00420已进展到关键临床阶段,并具有FIC潜力,其余管线也都具有诞生“大BD”的潜力。

此外,港股生物医药市场的“复苏热情”也蔓延到了在IPO之外的已上市新药公司。君实生物、信达生物、科伦博泰等18A企业纷纷趁热配股,跑步进场。科伦博泰2.5亿美元,信达生物5.5亿美元,成今年港股生物医药最大规模的两个配股交易。

总的来说,2025年的上半场已定调,并且正在明确传递信号——下一轮“创新浪潮”的果实,要么有全球化潜力的管线,要么有商业化兑现的能力,最好还有过硬的BD战绩。

IPO爆发背后的关键闭环

“港股市场的真正驱动力,始终在于2大决定因素——中国经济的基本面+全球对中国的资金面。”一位医药行业基金经理向E药经理人指出,港股市场对于内地投资者、海外投资者都是离岸市场,它必须拿出远高于其他市场的投资吸引力,才能重新赢得关注与信任。

2022-2024年,港股生物医药板块深陷“寒冬”: 美债利率高企、全球融资环境收紧,流动性断崖式下降,个股零成交现象频现、IPO数量与募资额跌至历史冰点。而2025年以来的爆发式增长,与此前形成了鲜明反差,政策、资本、企业三股力量,在这一刻终于形成合力。

近期,一家创新药企CEO向E药经理人分享道,能明显看到,今年很多全球资本回到了香港,欧洲、美国长线资金相继回流中国资产。中国创新药的全球价值,正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,且受到了源源不断的南下资金、国内最大资金的关注和投入。

但更重要的变量,来自企业自身的深层变化。如果说过去的“Me-too”泛滥让投资者信心溃散,那么如今越来越多企业,开始以“差异化技术壁垒+国际化BD能力”作为标配。

而站在药企本身的角度,他们对于港股作为国际化资本平台的需求开始爆发‌。

5月23日,恒瑞医药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。针对此次递交港股上市,恒瑞医药早前表示,首先,港股上市可以有效扩大国际知名度;其次,可以优化资本结构,通过港股发行获得新的融资渠道,能为公司多元化融资提供助力;再者,可以增强全球化布局,有助于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和国际研发合作,进一步实现海外市场的突破。

换句话说,港股正成为中国龙头药企实现国际化的“中转站”。百利天恒、迈威生物等A股上市创新药企也在积极谋划“A+H”布局。

从数据上看,医疗健康企业港股IPO的劲头仍在继续,有41家企业在“等待上市”。

=

(数据来源:Wind)

(数据来源:Wind)

可以看到,2025年这波港股生物医药IPO爆发,是“制度-资本-企业”等预期正在形成的闭环:政策降低门槛、资本主动回流、企业能力跃升——三者嵌套驱动,撬动起港股医药的复苏逻辑。换句话说,决定因素多,引起资本市场发酵的可控变量,也愈发复杂。但不变的是,这次与前几年“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流动性枯竭期”形成了明显差异——‌资本不再仅仅热衷于追捧“故事”‌。正如上述投资者所言,未来3-5年,聚焦“硬科技出海”的产业趋势,仍将是港股生物医药价值挖掘的主线。

以方收到哈马斯对停火提案回应 或在多哈间接谈判

2025-07-05

中国驻玻利维亚使馆提醒中国公民防范麻疹疫情

2025-07-05

美国得克萨斯州“灾难性”洪水已致13人死亡 约23人失踪

2025-07-05

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“大而美”税收和支出法案

2025-07-05

9條離島渡輪航線下周一早上10時至中午12時陸續暫停服務

2025-07-05

美暂停对乌军援?美俄乌三方外另一个通话透露了重要信息

2025-07-05

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出席内乱特检组第二次传唤调查

2025-07-05

一个月逾500人遇害!美以主导的加沙物资分发点成“杀戮点”

2025-07-05

立選局部採電子點票 擬機場港珠澳橋口岸增票站

2025-07-05

民调:韩国总统李在明执政首月支持率为65%

2025-07-05

捷克发生大规模停电

2025-07-05

美“独立日”多地举行反特朗普政府抗议

2025-07-05

(有片)山東艦訪港|甲板上的國情課 種下心中報國志

2025-07-05

中国在人权理事会代表70余国作人工智能促进无障碍建设共同发言

2025-07-05

山東艦訪港|掀起全港市民熱烈反響!展示國防力量 激發港人家國情

2025-07-05

(有片)登上山東艦 這些體驗獨一無二!

2025-07-05

直播|登艦探營!探訪山東艦航母編隊 感受國之重器

2025-07-05

4000高小學生創意方案為弱勢社群獻計

2025-07-05

交警嚴打中區黑的 六旬的哥涉3宗罪被捕

2025-07-05

高温黄色预警:山东、河南等地局地可达40℃以上

2025-07-05

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

2025-07-05

面对夏日“烤”验 上海时令蔬菜、海鲜供应平稳

2025-07-05

子弹不够就与敌人近身肉搏 这是全国抗战第一个大胜仗

2025-07-05

6月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.5% 市场运行稳中有进

2025-07-05

中美两国人民同仇敌忾结下深厚战友情 一起重温美国“飞虎队”传奇故事→

2025-07-05

回升、回暖!“数”说大宗商品市场运行稳中有进 经济回稳向好态势延续

2025-07-05

透过数据看中国宏观流动性“生机勃勃” 为股债市场提供良好支撑

2025-07-05

王毅:通往和平的道路就在脚下,实力带不来真正的和平

2025-07-05

今年前5个月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向好 钢材消费结构正经历深刻转型↓

2025-07-05

“感觉越看越符合”?医疗健康科普如何把好科学关?

2025-07-05

登上山东舰,这些体验独一无二

2025-07-05

王毅:中法要做稳定、开放、包容、团结的力量

2025-07-05

北京今天有分散性雷阵雨 最高气温33℃ 外出携带雨具

2025-07-05

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

2025-07-05

三个场景,看广东产业体系向新(活力中国调研行)

2025-07-05

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|抗日英烈许子和:侠义柔肠勇护乡里

2025-07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