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网消息:记者7月5日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了解到,1—5月,在政策利好、原燃料价格下降和出口增加的支撑下,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向好。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5年1—5月,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生产粗钢3.55亿吨、同比下降0.1%,生产生铁3.14亿吨、同比增长0.3%,生产钢材3.52亿吨、同比增长2.1%。同时,钢铁出口大幅增长,1—5月粗钢净出口超过5000万吨,比去年同期增加879万吨。
记者观察: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我国钢铁产业转型
记者走访发现,今年以来,随着AI技术不断赋能各个领域,钢铁产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变得更“聪明”、更“绿色”。
在全球特钢行业首家“灯塔工厂”——兴澄特钢智能车间内,记者看到天车有序穿梭,AI视觉检测系统如同“火眼金睛”,能在0.1秒内识别钢材表面0.02毫米的裂纹。
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建称:“我们自主研发的炉温预测模型可以实时洞悉温度、压力、成分、风量等数据,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实现了高炉‘黑箱透明化’;‘5G+工业互联网’平台实时调控着上千个工艺参数,就像给传统钢铁工厂装上了会思考的‘神经系统’。”
目前全球钢铁领域共6家企业获评“灯塔工厂”,其中中国企业独占3席。记者在上海这家全国最大的三方钢铁交易平台看到,在应用AI技术后,公司每天能处理1000万多条交易消息,解析准确率达到95%以上,并完成数亿级的智能交易匹配,自动更新2000万条商品信息。此外,AI技术可以同时审查2万次车辆资质,监管超40万次物流轨迹。
找钢集团高级副总裁宫颖欣称:“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降低司机的等候时间,我们从24小时降低到15个小时,这样等候时间减少了12%,碳排放量降低了8%。”
专家表示,钢铁行业推进的智能制造中,人工智能加速实现能效优化与绿色转型协同发展。目前,全国已有29家钢企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,18家获评卓越级智能制造工厂。